9000万人受困骨质疏松!护骨黄金期:25岁存骨,35岁防漏
作者:康小兴|发布时间:2025-10-22
小区张阿姨弯腰捡菜时突然骨折,医生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;刚过40岁的同事体检,骨量偏低的报告让她慌了神。
我国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中,越来越多中青年人被卷入。很多人以为护骨是老年人的事,却不知骨量流失从35岁就已“开闸”,25岁才是决定骨骼寿命的黄金起点。
护骨的真相是:年轻时存足骨量“本金”,中年后筑牢防漏“堤坝”,才能远离脆骨危机。

骨骼就像人体的“钙仓库”,25岁左右达到骨密度峰值,这是一生的骨量“天花板”。此后的骨量逐年流失,35岁后流失速度加快至每年0.5%-1%,女性绝经后更是飙升至3%-5%。
就像仓库,年轻时囤得越满,中年后即使有消耗,也能撑更久;若年轻时储备不足,35岁后就可能提前“见底”,骨骼变脆易折。
可现实中,不少人正在透支“骨量本金”。20多岁年轻人把奶茶当水,用炸鸡外卖替代正餐,瘫在沙发上刷手机。
30多岁职场人久坐不动,咖啡一杯接一杯,全年见不到几次阳光;老一辈坚信“骨头汤补钙”,却不知一碗汤的钙含量不及一口牛奶。这些习惯都在悄悄掏空“钙仓库”。

25-35岁:疯狂存骨,筑牢“黄金防线”
这个阶段是“钙仓库”的扩容期,核心要做好“补对钙、促吸收、强刺激”三件事。
补钙别迷信骨头汤,每100毫升牛奶含100-120毫克钙,每天300毫升牛奶或等量酸奶,搭配豆腐、虾皮、油菜等,就能满足每日800毫克需求。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无乳糖牛奶,或用小鱼干、芝麻替代。
钙要吸收,维生素D是“钥匙”。人体90%的维生素D靠晒太阳合成,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,暴露手臂腿部晒15-20分钟即可。长期室内工作者,可以吃一些三文鱼、蛋黄或强化维生素D谷物。
运动更是存骨的关键,深蹲、弓步等力量训练让骨骼承受适度压力,刺激骨细胞生成,每周3次、每次30分钟,比单纯跑步效果更优。

35岁后:严防漏骨,给骨骼“上把锁”
35岁后进入“止损期”,首要任务是揪出“骨量小偷”。每天超3杯咖啡影响钙吸收,碳酸饮料中的磷酸加速钙流失;
吸烟抑制骨细胞活性,酗酒干扰钙代谢;久坐让骨骼退化。建议用淡茶替代咖啡饮料,戒烟限酒,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。
补钙策略也要升级,35-50岁每日需钙1000毫克,50岁以上及绝经后女性达1200毫克。饮食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选钙剂,分两次服用吸收更佳。
同时多吃鸡蛋、瘦肉等高蛋白食物,为骨骼胶原蛋白补原料。运动选快走、太极拳等温和方式,每周5次、每次30分钟,热身到位防受伤。
女性绝经后和65岁以上男性是高危人群,每年需要检查骨密度。若出现腰背酸痛、身高变矮等症状,别当“老了正常”,这是骨质疏松信号,及时就医能降低骨折风险。

骨骼健康从无“捷径”,别等骨折躺病床上才追悔,从现在就把护骨融入日常,让骨骼陪你安稳走过漫长岁月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发生谨遵医嘱。
版权声明:
康兴医疗官网(m.kxlaser.com.cn)独家专稿,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,欢迎分享!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