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便之后要不要用水洗屁股?长期坚持洗的人,对身体有什么影响?
作者:康小兴|发布时间:2025-09-18
在日常生活中,便后清洁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“小事”,但就是这件小事,却藏着影响身体健康的关键细节——清洁方式的选择。
长期以来,用卫生纸擦拭是多数人的默认选择,然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,“便后用水洗屁股”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到底便后要不要水洗?长期坚持水洗的人,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健康益处?这背后其实有着科学且实用的答案。
首先要明确的是:便后用水洗屁股,是比单纯用卫生纸擦拭更优的清洁方式。卫生纸擦拭的核心问题在于“清洁不彻底”与“物理摩擦风险”。
肛门及肛周皮肤褶皱较多,卫生纸只能擦掉表面的污物,褶皱深处的残留难以清除,这些残留的粪便、分泌物会持续刺激皮肤,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;
同时,擦拭时的摩擦力度若控制不当,容易损伤肛周娇嫩的皮肤,尤其是在腹泻、便秘等特殊情况下,摩擦造成的微小伤口还可能引发感染。
而长期坚持便后水洗,能从多个维度为肛周健康保驾护航,这些益处并非主观感受,而是基于清洁原理与生理特点的科学结论。

其一,清洁更彻底,从源头减少刺激与感染。
流动的清水能深入肛周皮肤褶皱,将卫生纸难以触及的污物彻底冲洗干净,避免粪便残渣、黏液在局部停留。
要知道,肛周皮肤的屏障功能相对脆弱,长期残留的污物会持续释放刺激性物质,可能诱发肛周瘙痒、红肿等不适。水洗通过彻底清洁,能够切断这些问题的“源头”,让肛周皮肤始终处于相对干净的环境中。
其二,减少物理损伤,保护肛周皮肤屏障。
水洗无需像卫生纸那样通过摩擦去除污物,避免了对肛周皮肤的机械性刺激。对于本身皮肤敏感、患有痔疮、肛裂等肛周疾病的人群来说,这种“无摩擦清洁” 尤为重要——痔疮患者的痔核黏膜脆弱,摩擦可能导致黏膜破损出血。
长期水洗能减少这类物理损伤,帮助肛周皮肤维持完整的屏障功能,降低疾病复发或加重的概率。

其三,缓解不适症状,提升肛周舒适度。对于已经出现肛周不适的人群,水洗还能起到一定的“舒缓作用”。
比如久坐导致肛周闷热潮湿时,温水冲洗能带走局部热量,缓解闷热感;轻微肛周瘙痒时,清水冲洗可去除刺激物,减轻瘙痒症状(需注意避免使用肥皂、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产品,以免加重不适)。
长期坚持下来,肛周皮肤的整体健康状态会更稳定,因清洁不当引发的各类不适会明显减少。
不过,要让便后水洗真正发挥健康益处,还需注意正确的方法,避免因操作不当反而带来风险。
首先,水温要适宜,建议控制在37℃-40℃,接近人体体温的温水既能保证清洁效果,又不会刺激肛周皮肤,过冷或过热的水都可能引发不适。
当然,便后水洗并非“绝对必需”,对于生活条件有限、不便水洗的场景(如外出时),选择柔软、不掉絮的优质卫生纸,采用“轻柔按压式擦拭”(而非来回摩擦)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肛周的伤害。
但从长期健康角度来看,若条件允许,便后水洗无疑是更值得推荐的清洁方式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发生谨遵医嘱。
版权声明:
康兴医疗官网(m.kxlaser.com.cn)独家专稿,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,欢迎分享!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