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岁后,洗澡再不注意这几点,小心疾病找上身
作者:康小兴|发布时间:2025-02-09
随着天气逐渐转冷,洗澡这件平常事也有了新的讲究。合适的洗澡频率不仅能保持身体清洁,还对健康有益。而对于 60 岁后的老年人来说,洗澡时更要做好一些关键事项,以确保安全。
1、天气冷时的洗澡频率
天气寒冷时,人体新陈代谢减缓,皮肤的油脂分泌也相对减少。过度洗澡可能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,导致皮肤失去天然的保护屏障,变得干燥、瘙痒,甚至引发皮肤病。
一般来说,对于年轻人和身体较为健康的中年人,在冬季可以3 - 5天洗一次澡。这样既能保持身体清洁,又不会过度损伤皮肤。
2、对于皮肤较为干燥的人群,洗澡频率可适当延长至 5 - 7天一次。他们的皮肤本身油脂分泌不足,更需要减少洗澡对皮肤油脂的冲刷。在洗澡时,也应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沐浴产品,尽量选择温和、滋润型的,以保护皮肤的水分。
60岁后洗澡需做好的4点
1.
控制水温
60岁后的老年人,身体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有所下降。洗澡水温不宜过高,以 37℃ - 40℃为宜。水温过高会使皮肤血管扩张,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相对不足,容易引发头晕、心慌甚至晕厥等情况。
同时,过高的水温还会进一步加重皮肤干燥。在洗澡前,可用水温计测量水温,或者先用手感受一下,确保水温适宜。
2.
注意通风
洗澡间相对封闭,长时间洗澡容易导致室内氧气含量降低,二氧化碳浓度升高。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弱,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。
因此,洗澡时一定要保持洗澡间良好的通风,可以打开排风扇或者留一点窗户缝隙,保证空气流通。这样既能防止因缺氧引发的头晕等不适,又能避免因潮湿闷热的环境滋生细菌。
3.
控制时长
老年人的体力和耐力有限,长时间洗澡容易感到疲劳。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 15 - 20 分钟以内。如果洗澡时间过长,身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皮肤血管持续扩张,会增加心脏负担。
而且长时间站立,腿部肌肉疲劳,也容易导致摔倒。在洗澡过程中,如果感觉身体不适,应立即停止洗澡,休息片刻。
4.
做好防滑措施
60 岁后,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有所下降,洗澡时地面湿滑很容易摔倒,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。因此,在洗澡间要做好防滑措施,如铺设防滑垫,安装防滑扶手等。
在进出浴缸或淋浴间时,要站稳扶好,缓慢移动。如果条件允许,可在洗澡间放置一个防滑小板凳,洗澡时可以坐着,既能减轻身体负担,又能降低摔倒风险。
天气冷时,合理调整洗澡频率对健康至关重要,而 60 岁后的老年人在洗澡时更要注意以上 4 点,确保洗澡过程安全、舒适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寒冷的季节里,既保持身体清洁,又能避免因洗澡不当给身体带来的伤害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发生谨遵医嘱。
版权声明:
康兴医疗官网(m.kxlaser.com.cn)独家专稿,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,欢迎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