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药+退烧药=致命组合?这个用药红线一定要守住
作者:康小兴|发布时间:2025-07-11
感冒发烧时,不少人习惯“双管齐下”:一边吃感冒药缓解鼻塞流涕,一边加服退烧药快速降温。
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种看似“高效”的用药方式,可能藏着致命风险。
近期,关于“感冒药与退烧药同用致中毒”的案例再次敲响警钟,而罪魁祸首往往指向一种常见成分——对乙酰氨基酚。
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退烧、止痛成分,广泛存在于多种感冒药、退烧药中,比如耳熟能详的某品牌感冒灵颗粒、某款复方氨酚烷胺片,以及专门的退烧药里,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单独使用时,在推荐剂量内是安全的,但如果同时服用多种含该成分的药物,就可能导致剂量叠加,超出安全范围。
医学研究表明,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日最大安全摄入量为2克(具体剂量需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个体情况调整)。
一旦过量,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伤,因为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需要肝脏解毒,过量会耗尽肝脏的解毒酶,引发肝细胞坏死,甚至导致肝衰竭。
有数据显示,每年因药物性肝损伤入院的患者中,约1/4与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有关,其中不乏因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、退烧药而中招的案例。
“很多人吃药只看功效,不看成分,这是最大的误区。”药师在科普中提醒,购买药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说明书,认准“对乙酰氨基酚”这一成分,避免重复用药。
比如某感冒药每片含对乙酰氨基250毫克,某退烧药每片含500毫克,若同时服用,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突破安全剂量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过量风险更高,家长给孩子用药时更要精打细算。
除了避免重复用药,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也至关重要。对乙酰氨基酚的服用间隔通常为4-6小时,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。
服用期间应避免饮酒,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,增加中毒风险。如果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、腹痛乏力、皮肤发黄等症状,可能是肝损伤的信号,需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感冒发烧虽是小病,但用药安全无小事。与其依赖多种药物“速战速决”,不如牢记“按需用药、看清成分、不超剂量”的原则。
毕竟,能治愈感冒的从来不是药物堆砌,而是科学用药加上身体的自我修复。守住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红线,就是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发生谨遵医嘱。
版权声明:
康兴医疗官网(m.kxlaser.com.cn)独家专稿,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,欢迎分享!